TUhjnbcbe - 2022/3/31 14:59:00
人们说出“住有所居,心有所属”的愿望时,所期盼的无非是平淡如常的生活。年以来,历经波折,大家都重新理解了“日常”之可贵。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天,国内朋友圈时见疫情封控下好花无人赏匆匆春已过的感叹,而俄乌战场上仍然冰封未解。面临威胁,人的本能是逃离。能不能摆脱困境,去往新生之地?“登船”之梦不同时空背景之下,总有人设想和尝试逃离受难所。远有桃花源与诺亚方舟,近有“生物圈2号”和“可持续漂浮城市”的尝试方案,后两者正是在环境生态压力之下,近年来引人注目的“人类避难所”探索之路。美国“生物圈二号”项目实验场地。图片来自网络。美国于年代开展“生物圈二号”项目,计划建成地球之外的第二个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态圈,以检验全封闭的人造生态系统可否维持人类逃离地球后的生存。项目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占地面积1.27公顷,包括地球上典型的生态系统以及农田和生活区。年代曾两次开展长期真人入住实验,皆以失败告终。新千年以来,气候危机应对提上议事日程。为了应对地球未来极端天气和海平面上升威胁,BIG事务所受Oceanix公司委托,以探索新的城市模式为目标,提出“海洋城市”方案,为受威胁的沿海城市居民提供离岸居住地。方案效果图近乎乌托邦——人们悠闲如常,有鲜花绿树,有圣诞季飘雪的街道和店铺灯光温暖。项目以漂浮的六边形模块单元为设计基础,每六个单元聚成一个类似蜂巢的迷你集群,每六个迷你集群组成一个12公顷的岛屿,最终形成一个可容纳万名居民的群岛,共享医疗、商业、文化中心等多重空间。BIG事务所“海洋城市”方案,于年在联合国总部“漂浮城市”会议中展示并得到赞誉。图片来自网络。方案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即便气候危机已紧迫到人类登船的地步,仍描画一个“如常”的未来。当然这是人们心中所愿,但必须得说,这设想不大可能真正达成。况且,即便能造出这样的避难所,又如何满足地球如此庞大人口的需求?逃离地球是一种隐喻。如果真的相信,可以不顾一切地破坏,摧毁后弃之不顾奔向崭新未来,那就大错特错了。当年的“生物圈二号”实验,就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教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不可复制,需要克制和保护,不能指望逃离地球。而“海洋城市”的方案,尽管是现今诸多气候应对方案中醒目的一个,但我同样担心,人们会因过于乐观的设想而麻痹大意,误以为不需采取气候行动,只待登船逃离。事实上,如果别无选择,退无可退,就要把努力放在事先防范、事中坚守和事后修复之上。应对气候危机如此,应对战争危机也如此。正如3月24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声明,“有万儿童流离失所,占乌克兰万儿童人口的一半以上。有多万儿童以难民身份进入邻国,万则在乌克兰境内流离失所……摆脱这场灾难的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法,实际上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这场战争结束,现在就结束。”可这劝告说给谁听呢?说给相关国家、相关领导人?交战国的谈判一轮又一轮,双方都希望通过战场上的优势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停战不知时日,儿童流离失所,难民颠沛流离。我猜他们不大可能把这些视为优先考虑的危机。“救生艇理论”与难民问题应对3月23日统计逃离出境乌克兰难民数据,3月26日最新数据显示出境乌克兰难民人数已接近万人。图片来自联合国难民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