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解体之前,加盟国的领导人实际上就已经把苏联的资产给暗地里瓜分了。这些加盟国按照地理位置和对苏联的政治倾向,可以划分为五个群体。
瓜分苏联的五个群体
一、东斯拉夫三国——坚决要搞垮苏联
东斯拉夫三国,指的是大毛俄罗斯、二毛乌克兰、三毛白俄罗斯。这三国是搞垮苏联的中间力量,因为不搞垮苏联,三国各自的领导人就不能出头。因此,苏联解体后,瓜分财产最多的就是这三国。
二、波罗的海三国——只求能脱离苦海
波罗的海三国,指的是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这三国当时的态度很简单,苏联是否解体,他们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能不能独立,能不能脱离俄国人的魔爪。哪怕是苏联不解体,只要他们能独立,他们也可以接受。因此,苏联解体后,这三国接收的苏联财产并不多。
三、中亚五国——不希望苏联解体
中亚五国也就是中亚五斯坦,这五国由于经济原因,对独立后的前景感到很迷茫,因此并不希望苏联解体。但是波罗的海三国要独立,东斯拉夫三国强势要解散苏联,他们也没有办法抵制。于是,在叶利钦的牵头下,东斯拉夫最终给了这五国一些实惠,让他们也在苏联解体的同意书上签了字。
四、外高加索三国——见风转舵
外高加索三国指的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这三国对苏联没有感情,但同时也对自己独立没有信心。因此,外高加索三国对解体的态度是尽可能的多给自己分一杯羹,保证自己不吃亏。
五、摩尔多瓦——随波逐流
最后是摩尔多瓦,这个加盟国原本是罗马尼亚的一个省,后来被沙俄强占,变成了沙俄的一部分。沙俄垮台后,虽然短暂的回归了罗马尼亚,但后来还是被苏联强占,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加盟国。因此,摩尔多瓦的归属感非常的模糊。罗马尼亚非常想收复它,但摩国人民不想跟罗马尼亚合并,而东斯拉夫三国又很瞧不起它。最终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基本上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
苏联解体的分派方案
基于以上叙述,苏联解体前,关于苏联军事力量的分配问题,15个加盟共和国做出了如下分配方案:
首先,苏联的外债、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永久席位、苏联的所有外国领事馆,均由俄罗斯继承。
第二,苏联的军事力量,基本上按照地域和实际控制来瓜分。比如说,苏联的核武器和军事基地,大部分都在俄罗斯,所以大部分核武就被俄罗斯继承了。部署在加盟国的核武器,则由加盟国接收。乌克兰也接收了一部分,后来自行销毁,变成了无核国家。
第三,试图成立独联体军队,也就是弱化版的苏联,但是由于加盟国不能达成协议。这一想法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最后达成的协议是,所有的苏联军队撤回国,包括驻扎在东欧的红军部队。回国后,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国籍。本身就在苏联境内的,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国籍。
按照这个分配方案,苏联在境外的九个武装集团(其中对外承认的有四个,外加五个没有承认集团军),将近一百多万人,全部陆陆续续的撤回国内。
几百万现役军人瞬间就变成了退伍军人
这些部队撤回国后(包括准备撤回的),加上国内原有的部队,浩浩荡荡,加起来有多万人。当时苏联经济崩盘,要养活这么多人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苏联解体之后,先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裁军。于是几百万现役军人瞬间就变成了退伍军人。
随后,各国又按照服役原则,也就是之前在哪服役,之后就归属于哪个地区。对这些退伍的军人进行了划分。
但是这中间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说,老婆是乌克兰的,但是男人却在俄罗斯服役。如果两个人都不愿意舍弃自己的祖国,那就只能选择离婚了。这些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后来很多的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苏联解体后,加盟国对苏军大体上是按照就地分配的原则进行瓜分。但是由于政策制定的非常粗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军队的问题都特别复杂。军人得不到妥善的安置。
至于说苏联解体最大受益人,则毫无疑问是俄罗斯了。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先是接收了其境内的万苏联部队。之后又进行了精简,目前俄军总兵力将近万人。
这其中,包括37万的陆军、20万的空军和17万的海军。另外,还有十万火箭兵、七万多航天兵、以及四万人的空降兵。另外还包括将近二十万万的其他部队。
虽说苏联不在了,但俄国人的野蛮本性没有任何变化。俄罗斯和苏联的习惯一样,目前在国外地区,仍然有很多的军队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