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加被列入世遗的山顶朝圣所
文、图/叶克飞
发于.10.4总第期《中国新闻周刊》
在埃斯皮诺山上上下下来回折腾,终于完成所有预期中的探访动作。相比一步步走上山顶、甚至一步一跪拜的虔诚朝圣者,我显得太贪玩。但也只有我这种“上蹿下跳”的游客,才能发现此处全部的美。
这里是葡萄牙第三大城市布拉加市郊的山顶仁慈耶稣朝圣所,被视为该国宗教圣地,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也正因它的存在,才有“在里斯本享受,在波尔图工作,在科英布拉学习,在布拉加祈祷”的葡萄牙谚语。
我的探访步骤如下:驾车到埃斯皮诺山山顶,然后从山顶走到半山腰,再从半山腰走上去坐缆车下山,最后乘坐缆车上山。
如果不驾车去山顶,就无法见到盘山公路的景致。几乎每个弯道,都可在树丛间隙中见到山下的布拉加周边村镇,红瓦白墙的民宅、田野与树林在山脚下绵延,公路于其间蜿蜒。
如果不到山顶大平台,就不会见到古朴喷泉和精致小巧的礼拜堂。因为朝圣者往往将高耸的圣殿教堂视为终点,却忽视其背后山顶仍有乾坤。三个小礼拜堂均呈八面结构,向上攒成的尖顶像顶小帽子,立于大平台一角。四座喷泉造型古朴,艳阳下水光粼粼。
可别以为它们只是随意为之,三座小礼拜堂对应《圣经》中的三个主题:“圣母升天”“马达莲娜显灵”和“埃玛乌斯的相聚”,四座喷泉则代表圣马科斯、圣卢卡斯、圣若奥与圣马休斯。平台视野极其开阔,可俯瞰布拉加城,天空云卷云舒,与远处起伏的山坡交接。
以圣殿教堂为中心的朝圣所建筑群,灰白墙身在阳光下相当耀眼。教堂立面古朴,石墙间隙以石膏填充,两侧有对称巴洛克风格钟楼,中间顶端三角形山墙上方是造型简洁的十字架。教堂内也非常简单,没有花窗、金饰和雕塑,反倒营造了肃穆感。侧后方的修道院建筑方正阔大,旁边斜坡的花园修剪精美,花圃造型别致。教堂前方广场的平台上有一座骑士雕像,也因视野开阔成为游客最喜欢的聚集地。
但这远非山顶仁慈耶稣朝圣所最迷人之处,沿圣殿教堂广场前的阶梯走到半山腰,再一步步走上来,才是整个探访中最重要的步骤。
带教堂的圣山景观,在欧洲十分常见。这一建筑传统源自特伦托大公会议,是16世纪天主教会宗教改革理念的体现。早在年,埃斯皮诺山山顶就已建起第一座圣十字小堂,年兴建了朝圣教堂。此后经历多次兴废更替,直至年正式完工,也就是如今的山顶仁慈耶稣朝圣所。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这一文化景观位于埃斯皮诺山的山坡上,俯瞰葡萄牙北部的布拉加城,再现了一座有教堂的圣山,让人想起耶路撒冷。”
当时的布拉加大主教为了表示对上帝的忠诚,聘请著名建筑设计师卡洛斯·阿玛兰特主持,以巴洛克风格专门设计了通往教堂的“苦路”。所谓“苦路”,本意是指天主教的一种宗教活动,在教堂或通往教堂的路上悬挂或摆设十四处苦路像,模仿耶稣身背十字架,走向加尔瓦略山的景象。
山顶仁慈耶稣朝圣所的圣殿教堂前的阶梯。
山顶仁慈耶稣朝圣所的“苦路”高达米,呈现完美的对称式,共计十几层、数百级的双叠阶梯以交叉之字形向上攀升。阶梯延伸至顶端,圣殿教堂的两座塔楼指向天际,与整个阶梯形成视觉的完美融合。也正因为这一设计,布拉加山顶仁慈耶稣朝圣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山顶朝圣所。
每层双叠阶梯交错形成的阶地都各有乾坤,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台阶建筑群。同时由于类似照壁的墙体存在,从最下层望向上方,只能见到第一层的阶地景观,至于二层以上,必须步行上去才可得见。对于探访者来说,爬阶梯就如探险,每上一层都有不同发现与惊喜。每个阶地各有一座泉眼,每一层的雕塑也各有主题。其中一组是著名的“五感阶梯”,分别代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味觉,还有一组歌颂“信望爱”这三种美德。
早在年,为了方便腿脚不便的信徒进入圣殿,当地就修建了缆车并使用至今。沿着“苦路”走到最顶端便是圣殿教堂广场,缆车站就在骑士雕像旁,另一端在山脚下。这是伊比利亚半岛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缆车,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水力运行缆车,据说早年山上的用水都通过缆车输送。一代代虔诚信徒,就这样或步行、或乘坐缆车,前往山顶朝圣。
山顶仁慈耶稣朝圣所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力运行缆车。
布拉加的基督教传统由来已久,教区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是葡萄牙最古老的基督教大主教管区,也是世界最早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布拉加就已有人居住,并留下众多遗迹。公元前年,布拉加开启建制史。因为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罗马大道的干道上,因此曾是罗马帝国的行政管理中心之一,被罗马卡拉卡拉国王定为格莱斯阿省首府。因为宗教地位突出,布拉加在中世纪期间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的终点——圣城德孔波斯特拉。
两千多年来,它保留了大量历史建筑和遗址,尤其是宗教建筑。除了山顶仁慈耶稣朝圣所,还有老城东南郊的布拉加大教堂,始建于年,完工于12世纪,是葡萄牙大主教驻地,也是葡萄牙现存的最古老教堂。西郊的蒂班耶什圣玛尔定修道院则是葡萄牙和巴西所有本笃会的总部,以洛可可装饰著称。不过,我最喜欢的布拉加教堂是建于17世纪的圣十字教堂。它外观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外立面雕刻非常繁复,图案精美。内部融入大量洛可可风格,祭坛尤其华丽。
这些宗教建筑散落于一条条老街中,与老城融为一体。布拉加的街头建筑都是典型的南欧风格,不同年代交织,时而在街道上勾出美丽弧线。行走于其间,虽然没有特别华丽的建筑让人眼前一亮,可许多细节仍记录历史。
结尾提到的修道院改造而成的酒店,两座钟楼沐浴于夕阳之下。
当年,老城街区都被包裹在城墙之内,但如今城墙已然不在。14世纪初期,为了加强防御,布拉加开始建造城墙、城门和塔楼。这是一个跨度数十年的工程,直至年结束。中世纪城墙由五座塔楼和八个城门组成,如今仅存新拱门、圣地亚哥塔门和圣塞巴斯提奥塔。
新拱门被视为游览布拉加老城的最佳起点,也是历来城市各种活动或是迎接贵宾的起点。这座拱形的凯旋门建于18世纪,兼具新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风格,位于城市最热闹的商业街口。不过,可别把这个城市地标想得太宏伟。就像布拉加虽然贵为葡萄牙第三大城市,却仍然可用脚步丈量一样,新拱门也很袖珍,只有数米高,三四米宽。
经过新拱门,沿商业街前行,便是布拉加人最爱的共和国广场喷泉。共和国广场是布拉加最大的广场,被规划为公共花园。花海大道两侧遍布商店、餐厅和咖啡馆,喷泉每日开启。我到访时,广场正有一场葡萄酒展,人们流连于一个个酒庄摊位前试饮,孩子们在喷泉边嬉戏,喷泉的飞溅水花在夕阳下闪烁,见证着老城的闲适。
但这并非我在布拉加所遇到的最动人一刻,在遍布宗教建筑的布拉加老城,连我选择的酒店也由一座旧时修道院改造而成。古朴的正立面上,窗户的雕花各不相同,两座钟楼看似寻常,可当我回到酒店时,钟楼正沐浴着夕阳之光。那一刻宛若神迹,就像山顶仁慈耶稣朝圣所的朝圣者所期待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