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希讷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俄内战初期1917年11月至1918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map/

年11月

哥萨克军队和志愿军

“十月革命”后,最早宣布忠于临时政府并同苏俄政府作战的是哥萨克当地军队,其中比较著名地是顿河哥萨克的阿列克谢凯勒丁(AlexeyKaledin)将军和西伯利亚哥萨克的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谢苗诺夫(GrigoryMikhaylovichSemyonov)将军。原沙俄官员也开始抵抗苏俄政权,年11月,原沙俄军队参谋长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阿列克谢耶夫(MikhailVasiliyevichAlekseyev)开始在新切尔卡斯克组建“志愿军”,志愿军基本由原沙俄军队的军官、后补军官和学生组成。年12月,参与8月份未遂政变被俘后出狱的拉夫尔科尔尼洛夫、邓尼金和其他沙俄军官加入志愿军,志愿军伙同哥萨克军队占领了西南部港口城市罗斯托夫。

年11月起

苏俄开始初步社会主义改造

从年11月起,新生的苏俄对俄国开始进行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土地国有化,将大工业企业、银行、铁路、对外贸易、商船队等收归国有。

年11月

布尔什维克控制中亚

年11月,在中亚工人阶级的支持下,布尔什维克接管了临时政府在中亚的权力,控制了中亚,在突厥斯坦(Turkestan)建立了共产党基地,那里有近2百万俄国定居者。临时政府被摧毁后,穆斯林上层集团也建立了自治政府“浩罕汗国(Kokand)”,由于红军远在莫斯科,“浩罕汗国”存续了几个月。

年12月6日

芬兰共和国宣告独立

年11月12日,在苏俄布尔什维克的合作和支持下,芬兰社会民主党成立了35人组成的中央革命委员会,准备暴力推翻芬兰“右翼党派”政府。年12月4日,芬兰议会通过芬兰右翼政府提交的独立决议,宣布制定新宪法。年12月6日,芬兰右翼政府宣告“芬兰共和国”独立,官方语言为芬兰语和瑞典语,曾在俄军服役过的曼纳海姆将军开始组建右翼政府军队,芬兰右翼政府得到了德国的支持。列宁代表苏俄政府与芬兰代表协商,表面上苏俄政府于年12月31日率先对芬兰的独立给予承认,但实际上组织工人政府取代目前芬兰政权,计划将芬兰以加盟国的形式重新并入苏俄。

年12月

苏俄开始退出“一战”谈判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为取得苏俄内战胜利,急于从协约国退出“一战”,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苏俄转身与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进行和平谈判。年12月3日,德意志帝国和苏俄开始就苏俄退出“一战”谈判,德意志帝国提出了苛刻条件。列宁主张接受德意志帝国的条件,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但多数苏俄中央委员反对。

年12月至年1月

白俄罗斯建立政权,乌克兰建国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在德国未占领的白俄罗斯地区建立。德意志帝国战败前,白俄罗斯大部被德国占领。

年12月5日,东乌克兰地区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年1月22日,位于乌克兰东中部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正式独立,即乌克兰彼特留拉政府。

年1月,红军侵入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在基辅兵工厂起义的协助下,红军于年1月26日占领基辅。

年12月20日

契卡创立

年12月20日,应列宁要求,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创立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全俄肃反委员会),俄文的缩写音译“契卡”。契卡是个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的情报机构,主要职能概括在全国范围内消灭和制止反革命和怠工行为,逮捕反革命分子,并负责管理监狱、搜查、逮捕、拘禁。

年底

制宪会议选举

由于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和外国干涉者对苏维埃俄国的封锁,主要产粮区和工业材料提供地区仍掌握在原临时政府势力手里,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民众生活、企业生产仍异常艰苦。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反对按照原临时政府的计划于年11月举行制宪会议选举,但苏维埃人民委员会(Sovnarkom)如期举行了选举。结果在年底的制宪会议选举中,掌权的布尔什维克只占有24.7%的议席,而社会革命党占60%,孟什维克等党派占15.3%。列宁争论选举不公平,没有代表人民的意愿,选民没有时间得知布尔什维克的政治主张,候选人名单是在左翼社会革命党人从社会革命党分裂之前拟定的。

年1月5日

立宪会议解散

年1月5日,立宪会议召开。由于布尔什维克占少数席位,立宪会议拒绝通过第二次全俄苏维埃大会确定的废除土地私有制,矿藏、工厂收归国有等条款,与布尔什维克废除封建、资本主义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工人阶级国家的主旨背道而驰。人民委员会认为这是寻求除掉苏维埃政权的反革命,但是社会民主党和孟什维克对此否认,人民委员会宣布立宪会议的反革命性质并强制解散了立宪会议。列宁宣布彼得格勒戒严,并调集忠于布尔什维克的军队进入首都。

坚定废除私有制、实行国有制的布尔什维克政府只能控制圣彼得堡的核心地区;苏俄国内外各种反布尔什维克的势力反对和抵制地主和教会土地以及工厂和矿藏等收归国有的政策,他们占据了大部分领土、范围广、人数多,从各个方向包围了布尔什维克政府控制的圣彼得堡,双方的武装冲突不可避免。在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的煽动下,工人、士兵举行抗议解散立宪会议的游行示威;列宁为首的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为了维护苏维埃政权,镇压了游行示威。

年1月14日

列宁桥上遇刺

年1月14日,在彼得格勒演讲结束后,列宁和瑞士社会民主党人弗里茨·普拉廷一起乘车,在经过一座桥上时,突然遭遇12名不明身份的枪手猛烈射击。普拉廷急忙将列宁的头部按在座位下,而他的手却被打得鲜血直流。事后契卡人员未能抓获行刺者,也未能确定杀手的身份。据后来移居国外的行刺者透露,组织暗杀的是沙科夫斯基公爵,他为这次行动赞助了50万卢布。

年1月26日

罗马尼亚派兵干涉

年12月23日至年1月5日,敖德萨苏维埃组建苏维埃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占多数,支持苏俄政权。年1月初,苏维埃罗马尼亚前线、黑海和敖德萨州中央委员会(Rumcherod)的布尔什维克武装进攻贝萨瑞比亚(Bessarabia),罗马尼亚政府决定派兵干涉。年1月26日,罗马尼亚第11步兵师进入基什尼奥夫(基希讷乌),布尔什维克武装撤退到蒂吉纳。蒂吉纳战役持续5天,罗马尼亚军队获胜,罗马尼亚军队阵亡人,缴获支抢。蒂吉纳战役后,布尔什维克武装继续撤退到德涅斯特河更远。另一场重要的战役于年1月27日至年2月3日发生在乌克兰的沃克夫,苏俄战舰设法延迟了罗马尼亚军队几天。在罗马尼亚炮兵摧毁其岸基观察点后,苏俄战舰不能调整和瞄准目标,不得不于年2月3日撤退。

年1月27日

芬兰内战爆发

年1月27日,曼纳海姆将军被正式任命为芬兰政府军总司令。当天,政府军开始解除芬兰低地(Pohjanmaa)沙俄驻军的武装;同一天,芬兰社会民主党筹划暴动;这一天被定为“芬兰内战”开始日期。芬兰右翼党派领导的准军事武装被称为“白军(TheparamilitaryWhiteGuards)”,主要由上层、中产阶级和农民组成;芬兰社会民主党领导的准军事武装被称为“红军(TheparamilitaryRedGuards)”,主要由工人和小农组成。

年1月28日,芬兰社会民主党决定采取行动。发动芬兰工人阶级武装起义,在原驻芬俄军士兵的支持下,占领了首都赫尔辛基,夺取了政权。

年1月29日,芬兰社会民主党占领了芬兰重要国家机构和银行,组建了“人民委员会”。苏俄没有正式参加芬兰的战争,但其援助在暴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年1月28日至5月

苏联红军建立及初步发展

年1月28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建立工农红军和工农海军的法令。红军最高领导机关是列宁领导的人民委员会,红军以赤卫队为骨干,动员劳动者阶级中的先进分子自愿参军。由于缺少专业军事干部和系统训练,刚组建的红军战斗力较弱,甚至有些刚加入红军未来得及改造的原沙俄部队军纪败坏。

年3月4日,苏俄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

年4月底,苏联红军人数增加到19.6万人。随着“苏俄内战”规模不断扩大,志愿兵役制已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年5月29日,苏俄改行义务兵役制,地方成立兵役委员会,普及军事训练,组建军事院校,培养军事干部,废除指挥人员选举制,实行委任制。红军使用前沙皇军官作为专业人员,有时他们的家人作为人质以确保他们的忠诚。战争初期,四分之三的红军军官是前沙皇军官。俄共(布)中央和苏维埃政府还决定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将全部工作转入战时轨道。

年2月16日

立陶宛成立共和国

年2月16日,立陶宛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年2月

苏俄开始镇压巴斯玛奇运动或起义

巴斯玛奇运动(TheBasmachimovement或BasmachiRevolt)源于“一战”期间沙俄于年开始为军队征募穆斯林士兵时发生的反征兵暴力起义。年“二月革命”沙俄被推翻,“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建立苏俄政权,苏俄内战爆发;中亚突厥斯坦(Turkestani)的政治运动趁机试图在浩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和费尔干纳盆地建立自治政府。

年2月,苏俄红军在浩罕发动进攻镇压当地穆斯林自治,屠杀了多至2.5万人。屠杀反倒帮助了巴斯玛奇运动,反抗武装发动游击战,控制了费尔干纳盆地和突厥斯坦大部。

年2月至5月15日

芬兰内战经过及结束

年2月,芬兰社会民主党的“红军”使用苏俄提供的武器,发动了一次总攻,但没有取得成功。

从年3月开始,右翼党派政府的“白军”开始反攻。年4月,“白军”得到德意志帝国派遣的军队增援。“白军”赢得了关键性的坦佩雷战役(BattlesofTampere)和维堡战役,德意志帝国派遣军赢得了赫尔辛基战役(BattlesofHelsinki)和拉赫蒂战役。

年5月4日,芬兰内战战事结束。在瓦萨的芬兰议员迁回赫尔辛基。虽然残余的社会民主党“红军”和弱小的苏俄援军在芬兰政府“白军”攻击下败退,但是“白军”未能向东进军到卡累利阿和彼得格勒,因为德意志帝国已于年3月3日同苏俄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合约规定苏德双方宣布停战、德意志帝国承诺不从芬兰方面进攻苏俄。

年5月15日,血腥的芬兰内战结束。芬兰政府军获得胜利,残余的社会民主党人被监禁、杀害或逃到俄国避难。按百度百科:双方参战兵力各8万至9万人;有36,人死亡,其中赤卫队27,人、政府白卫队5,人、苏俄4,人。德意志帝国的派遣军伤亡不详。

出兵帮助芬兰右翼政府取得芬兰内战胜利的德国把芬兰变成了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德国黑森王子腓特烈·卡尔被选为芬兰国王,称“瓦尔诺一世”;胡伍德内阁和曼纳海姆将军摄政。刚赢得内战胜利的芬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被德意志帝国控制。

年2月至8月

二次库班战役

在红军的压力下,年2月,白军“志愿军”开始了史诗般的从叶卡捷琳诺达尔(今克拉斯诺达尔)到库班的冰雪长征(IceMarch),即第一次库班战役,志愿军和库班哥萨克在库班会合。年4月13日,拉夫尔科尔尼洛夫在战斗中阵亡,邓尼金接替指挥权。

年5月,顿河地区克拉斯诺夫的哥萨克白卫军、北高加索邓尼金的“志愿军”成立反革命政府,并扩充武装。

年6月,邓尼金的志愿军9千人开始发动第二次库班战役,叶卡捷琳诺达尔(今克拉斯诺达尔)在围困后于年8月3日被白军攻占。

年2月

英军支持中亚白军

年2月,红军推翻了突厥斯坦的自治“浩罕汗国(Kokand)。不久,“一战”协约国开始武装干涉,英国支持中亚白军对红军造成很大威胁。第一个被英国派到塔什干(今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的弗雷德里克贝利(FrederickBailey)被迫逃离。第二个被英国派遣的威尔弗里德马勒森(WilfridMalleson)将军率领小股印度旁遮普枪队在阿什哈巴德(今土库曼斯坦共和国首都)协助孟什维克,但他没能控制塔什干(今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布哈拉和希瓦。第三个被英国派去中亚的是莱昂内尔邓斯特维尔(LionelDunsterville)将军,一个月后即年8月被布尔什维克赶走。尽管受到英国干涉的挫折,布尔什维克继续增加在中亚民众中的影响。年,为了支持当地布尔什维克政党建设,第一个地区性的俄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在塔什干召开。

年3月

苏俄政府迁都到莫斯科

年3月,为了更安全和更好地联系各地,苏俄政府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移到莫斯科。

年3月3日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

年1月2日,苏俄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年1月24日,苏俄召开中央会议,列宁的主张仍然未获得多数同意。年1月30日,德意志帝国向苏俄下最后通牒,列宁复电谈判代表团长托洛茨基接受德意志帝国条件;但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随后德意志帝国开始对苏俄大举进攻。

年2月18日,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紧急会议,中央又连夜开会,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列宁的主张终于获得通过。但是,德意志帝国在得到苏俄的同意通知后并没有停止进攻,并于年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苏俄党中央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辞职威胁,结果列宁的主张获得通过。

年2月23日,新组建的苏俄红军抗战入侵的德意志帝国军队,成功阻止德军进攻,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苏联红军建军节。

年3月3日,苏俄和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TreatyofBrest-Litovsk)》。按照合约,苏俄退出“一战”,苏俄割让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给德国,割让南高加索的卡尔斯给奥斯曼帝国,承认乌克兰独立。苏俄割让万平方公里领土、沙俄时期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工业、90%的煤矿,赔款60亿马克。对苏俄而言,条约是苛刻屈辱的,苏俄意在以空间换取内战胜利和巩固政权的时间。

苏俄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激怒了国内外各种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民族主义者们,各地的小规模叛乱很快蔓延升级。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战俘叛乱。反对派们打出维护立宪会议的旗号,反对布尔什维克,先后在伏尔加河流域的萨马拉、乌法等地形成很大势力,在格鲁吉亚等地还建立了孟什维克领导的民主共和国。年4月,乌克兰哥萨克首领斯科罗帕茨基驱散了“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乌克兰议会(中央拉达)。年12月初,白军高尔察克驱散了从伏尔加河迁移到鄂木斯克的立宪议会委员代表大会。

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后,德国在得到的割让地区陆续建立多个附属卫星国:联合波罗的海公国(UnitedBalticDuchy,今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库尔兰和沙米加尼亚公国(DuchyofCourlandandSemigallia,位于今拉脱维亚)、立陶宛王国(KingdomofLithuania)、波兰王国(KingdomofPoland)、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BelarusianPeople’sRepublic)和乌克兰国(UkrainianState)。

彼特留拉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德国的支持下,打退了苏俄支持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进攻。年3月3日,德国和苏俄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规定苏俄承认乌克兰独立和割让乌克兰领土,德国随后建立傀儡政权乌克兰国(UkrainianState),此时反对德国的彼特留拉一度入狱。

德国在乌克兰建立傀儡政权期间,叶卡捷琳诺斯拉夫(今乌克兰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奈斯德马赫诺(NestorMakhno)加入了一个无政府组织并最终成为指挥官,并和当地的无政府组织和农民游击队组建了乌克兰革命起义军(RevolutionaryInsurrectionaryArmyofUkraine);因为他们在无政府主义者的黑色旗帜下战斗,也被称为“黑军(BlackArmy)”。年3月,马赫诺军队和无政府主义者及游击队组成的盟军战胜了德国、奥地利、乌克兰彼得留拉和白军的军队,这些胜利为马赫诺赢得了军事战术家的名声。

年3月25日,依照《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德国在白俄罗斯宣布成立其卫星国“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

年6月4日,依照《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德国在立陶宛成立其卫星国君主立宪制立陶宛王国。

年3月6日至7月

协约国开始派兵武装干涉

苏俄和德国为首的“一战”同盟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后,协约国觉得被出卖,于是转向对抗新生的苏俄政权,纷纷派兵支持反布尔什维克的“白军”和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早在苏俄和同盟国签署条约之前,英国就考虑在俄国部分地区建立保护国、已经开始和白军将军协商提供资金支持。英国情报人员和法国官员在莫斯科组织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政变,他们和双面间谍联系,暴露后被逮捕。

年3月6日起,英国、美国和法国干涉军先后在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登陆。英国占领了摩尔曼斯克,美国控制了阿尔汉格尔斯克。

年4月5日起,日本、英国和美国干涉军在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登陆。协约国的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军队入侵俄属中亚和南高加索。

年4月和5月,德国和处于瓦解前夕的奥斯曼帝国违背《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侵占克里木半岛(克里米亚半岛)和南高加索。

年6月,德国高加索远征军在波蒂登陆。年7月25日,中心里海独裁政权(CentroCaspianDictatorship)取代了年4月13日建立的巴库苏维埃公社。年7月26日,和阿塞拜疆联盟的土耳其伊斯兰军将德军从巴库驱逐。

年5月底

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发动叛乱

以奥匈帝国战俘为主编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曾经是沙俄军队的一部分,沙俄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用来支持捷克斯洛伐克长久以来独立建国的愿望。年10月时,该军团人数大约3万人,控制着西伯利亚铁路和沿线主要城市。他们已经和苏俄政府达成协议保持中立并计划经符拉迪沃斯托克撤退到法国以便在西线协同“一战”协约国。在混乱中,军团的撤离行动延缓下来。在“一战”同盟国的反对和压力下,苏俄军委会主席托洛茨基(Trotsky)命令捷克斯洛伐克军团解除武装并拘捕一些军人,这导致他们和苏俄政权关系紧张。年5月底,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发动叛乱,先后侵占伏尔加河中游、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控制了车里雅宾斯克。同时,原沙俄军官组织推翻彼得鄂木斯克和罗巴甫洛夫斯克(今哈萨克斯坦)的苏俄政权。在一个月内,白军控制了贝加尔湖和乌拉尔之间的西伯利亚铁路。

年6月

战时共产主义开始实施

苏俄从年11月开始的初步社会主义改造,至年上半年完成,土地国有化,大工业企业、银行、铁路、对外贸易、商船队等收归国有。由于正在进行的苏俄内战扰乱了正常的经济机制和关系,反布尔什维克势力控制了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苏维埃政权处境十分困难。从年6月开始,苏俄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是保障城市和苏俄红军的食品和武器物资供应,由最高经济委员会(Vesenkha)强制执行。

战时共产主义主要内容有:(1)全部工业国有化,实行严格的中央管理;(2)国家控制外贸;(3)对工人实行严格纪律,禁止罢工;(4)对非工人阶级强制实行劳动义务;(5)余粮收集制;向农民征用超过绝对最低限额的农产品,用于向其他人口集中分配;(6)在城市,食品和多数商品实行集中配给制;(7)禁止私营企业;(8)军事管制铁路。

内战期间,苏俄政府将全部力量和资源都用于支援战争,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是形势所迫。虽然实施余粮征集制收集到了粮食,但激化了苏俄政府和农民矛盾,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年6月,由于战时共产主义开始实施,苏俄实行粮食垄断等政策,社会革命党乘机在各地支持叛乱,成立反苏维埃政权。至同年夏,苏维埃政权丧失四分之三国土,陷入四面受敌险境。

年6月

镇压地主运动

由于长期食品短缺,年初,俄国西部许多城市面临饥荒,列宁归咎于地主或富裕的农民囤积粮食谋利。年5月,列宁发出征集命令,建立武装征粮队没收地主的粮食,用于在城市分配。年6月,苏俄政府开始实施战时共产主义,其中包括余粮收集制,在乡村成立农民协会协助粮食征集。由于武装征粮队经常和农民冲突,在乡村导致大规模的社会混乱和暴力。年,列宁给奔萨布尔什维克的电报呼吁他们公开吊死至少个已知地主、富人和剥削者以镇压农民暴动。由于政府征集余粮价格低,妨碍了农民种植超过他们自己消费所需的谷物,导致粮食生产大幅度下降。黑市兴起,列宁称之为投机者、黑心商人和掠夺者,执行枪决。年3月,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年6月至12月

苏俄红军成立方面军和集团军

为统一领导在东线作战的部队,年6月13日,苏俄成立东方面军。

年7月,苏俄红军实行政治委员制,由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委员共同负责管理所属部队的军政事务。

年9月2日,苏俄宣布国家为统一军营,并成立由托洛茨基任主席的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瓦采季斯被任命为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年9月11日,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下令扩充部队编制,除东方面军外,组建南方面军、北方面军及西部防区。

年10月底,实行义务兵役制半年后,苏俄红军人数扩大到80万人,开始编成集团军级和方面军级军团。

年11月30日,苏俄成立以列宁为主席的工农国防委员会,协调和领导军事机关和民政机关的活动,确保前线和后方的统一

年12月,苏俄又组建里海-高加索方面军。红军建立发展和军事战略部署实施保证了苏维埃红军的建设及其在各条战线的初步胜利。

年夏

西伯利亚临时政府建立

年夏,西伯利亚的苏俄政权被清除,西伯利亚临时政府在鄂木斯克建立。年7月,白军向西扩张。年7月26日,白军占领叶卡特琳堡。在叶卡特琳堡被白军占领前,为避免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落入白军手里,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于年7月17日被苏俄秘密警察处决。

年7月

立宪会议成员委员会建立

在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支持下,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支持农民反抗苏俄政府实行的粮食收集制,他们占领了萨马拉和萨拉托夫,建立了立宪会议成员委员会(Komuch)。年7月,委员会机构在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控制的大部分地区建立。

年7月17日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家人被处决

尼古拉二世(NicholasIIorNikolaiII)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末代沙皇,年5月18日出生,年11月1日继位,年3月15日退位,年7月17日被枪杀。在位23年,终年50岁。

尼古拉二世在位期间,一流的世界列强俄罗斯帝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崩溃。由于贺登灾难、反犹大屠杀、星期日惨案(流血的星期日)、暴力镇压俄国年革命、处决政治对手和为日俄战争失败负责,尼古拉二世被其政治上的敌人称为“血腥的尼古拉”。

年至年,俄国遭受日俄战争惨败,失去了对满洲里和朝鲜的影响,日本吞并了南库页岛。英俄条约计划针对德国企图取得在中东的影响,结果变成俄国和英国之间对抗的大博弈。年7月1日,尼古拉二世批准了俄国动员令,导致德国于年8月1日对俄国宣战,估计万左右俄国人死于“一战”。指挥无能、军队损失严重、食品和供给短缺,导致罗曼诺夫王朝终结。

年“二月革命”后,尼古拉二世代表他及其儿子被迫退位。年3月8日,在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的要求下,临时政府将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属逮捕,禁于皇村。临时政府曾准备把他们送到英国避难,遭到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拒绝,没有得逞。之后,尼古拉二世全家被转移到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十月革命后又被转移到叶卡捷琳堡,关押在商人伊帕季耶夫的寓所。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和仆人被看管他们的布尔什维克秘密警察用机关枪扫射集体处决。

苏联历史学家描述他是一个软弱和无能的领导人,他的决定导致军事上的失败和数百万人的死亡。年,纽约的海外俄国东正教会册封尼古拉二世及其妻子和子女为殉道者。年8月15日,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被册封为殉教圣徒。年10月1日,俄罗斯最高法院宣布尼古拉二世的家族是苏联镇压下的受害者。最高法院发言人奥金佐夫说:“本院主席团宣布,对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镇压毫无理由,并恢复他们的名誉”。

年下半年

苏俄内战主要战事

年夏,东线伏尔加河中游和乌拉尔地区成为主要战场。年8月底至9月初,红军东方面军辖5个集团军和伏尔加河区舰队在伏尔加河中游地区对白卫军转入进攻。

年7月至11月,在南线(顿河中、上游,伏尔加河下游,北高加索一带),南线红军在察里津保卫战中连续两次击退克拉斯诺夫哥萨克白卫军的进攻。

在伏尔加河,弗拉基米尔卡普尔(VladimirKappel)的白军于年8月7日占领了喀山,但被红军于年9月8日反击夺回。红军接着于年9月11日占领辛比尔斯克,年10月8日占领萨马拉,白军向东败退到乌法和奥伦堡。

在一系列前线败退的情况下,红军司令托洛茨基不断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阻止未经批准的撤退、开小差和叛乱。在战场上,契卡特别调查部队负责战场裁决和就地正法开小差、擅自撤退的军官和士兵。年8月,托洛茨基授权建立屏障部队,驻扎在不可靠的红军部队后面,枪毙任何擅自撤离的人。

年9月和10月,白军和红军在阿尔马维尔和斯塔夫罗波尔爆发了激烈战斗,两地分别于年10月13日和年11月1日被白军占领。北高加索的南线红军两个集团军在与主力隔绝情况下坚持作战,牵制邓尼金率领志愿军北进。

年10月上旬,红军东方面军解放塞兹兰和萨马拉。随后,红军东方面军挺进乌拉尔。

年11月中旬,红军东方面军解放伊热夫斯克和沃特金斯克。

在高尔察克的号召下,东线“白军”迅速扩充到15万人,并向布尔什维克控制的中部地区发起大规模进攻,于年12月24日占领彼尔姆,但白军不得不离开乌法。

年下半年

协约国的干涉

协约国开始担心东部战线崩溃、损失援助给沙俄的物资给苏俄政权、在俄国港口的大量援助军火和军需品被德国抢占。此外,协约国还担心年4月登陆的德国军队也许抢占摩尔曼斯克到彼得格勒的铁路和摩尔曼斯克港。对此,英国和法国政府达成三项共识:(1)防止德国或苏俄政权夺取协约国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囤积的物资。(2)发动进攻帮助在西伯利亚铁路处于困境中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3)在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帮助下,打击苏俄红军,重建东部战线;扩大反布尔什维克武装,阻止共产主义和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扩散。

由于极其缺少部队,英国和法国请求美国出兵。年7月,美国派兵5千人(美国北俄远征军)到阿尔汉格尔斯克,另外8千人(美国西伯利亚远征军)从菲律宾和加利福尼亚乘船运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同月,加拿大同意英国政府请求并派遣部队4,人加入英帝国联军。联军还包括澳大利亚和印度军队,分别组成加拿大西伯利亚远征军和北俄干涉军;英国皇家海军中队被派遣到波罗的海,舰队包括现代的C级巡洋舰、V和W级驱逐舰。此外,陆续参与干涉苏俄内战的日本出兵7万多人,希腊出兵23,人、爱沙尼亚出兵11,人、意大利出兵2,人、中华民国出兵2,人,罗马尼亚、波兰和塞尔维亚也派分遣队支援武装干涉,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海军也参与其中。“一战”末期,所有协约国都公开支持反布尔什维克的白军。

从年夏天开始,协约国租借物资支持白俄罗斯。亚历山大高尔察克(AlexanderKolchak)领导的白色俄国政府与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谢苗诺夫(GrigoryMikhaylovichSemyonov)和伊凡卡尔梅科夫(IvanKalmykov)领导的哥萨克关系紧张,这妨碍了协约国的努力。

年8月,协约国联合干涉行动开始。日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