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语言沟通
周庆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摘要: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先行性、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第一,孔子学院致力于从事汉语教学,开展中外教育、中外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供语言及职业技能培训,搭建中外交流合作、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重要铺垫。第二,“一带一路”建设拉动了业界和社会对不同层次五大语言人才的需求。拟定“一带一路”语言人才规划,不应秉持“包打天下”思想,而应坚持“兼济天下”情怀,国外中资公司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语言人才宜逐渐实现本地化。第三,国际语言通事,官方母语通心。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真正能在跨国经贸业务中使用的国际“通事”语言,只有英语、俄语等两三种;真正能“通心”的各国本土官方语言,则有50多种。
关键词:一带一路;语言沟通;孔子学院;通事语;通心语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民心相通是其他“四通”的基础,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根基。语言相通则是民心相通的根本保障。这些观点基本上已成为业内学者的共识。
“一带一路沿线64国”(不包括中国)是早期的说法,现如今形势发生变化。原来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不感兴趣,如今转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