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希讷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寻找苏联德涅斯特河沿岸的火与血澎湃 [复制链接]

1#

近日,当我国在军民一心的合力斗争下,新冠肺炎受到了遏制,全面的胜利,指日可待。然而,在欧洲,新冠肺炎的疯狂肆虐,目前并没有减弱的趋势。位于东欧南部夹在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之间的小国摩尔多瓦(Молдова),亦未能幸免。到目前为止,已有近3千人被感染,约80人因病离世。虽然摩尔多瓦并没有西欧情况严重和令人畏惧,但在4月23日的一篇由摩尔多瓦的新闻报导中,却指出摩尔多瓦在疾病防控和疫情危机下的社会民生*策上,还应该向德涅斯特河沿岸(Приднестровье)学习。不仅因为那里确诊了约多例,治愈了24人,有16人因救治无效病死,情况要比摩尔多瓦乐观,更是因为当地*府及时的应急*策,果断的隔离措施,防治救治的高效率,以及确保对老年人的供暖等方面,做得比摩尔多瓦还要好。这里所说的好,或许并不一定是指社会资源和经济条件的相对的优越,而更多是指苏联时期某些社会制度对民生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等一下,德涅斯特河沿岸,是在哪里呢?急忙翻开那本尘封的中学地理教科书的欧洲地图,然而,找了半天,没有结果,但是只找到了摩尔多瓦。

原来,德涅斯特河沿岸,是位于摩尔多瓦东部德涅斯特河左岸的狭长地带。它的全称是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ПриднестровскаяМолдавскаяРеспублика),是一个以河流命名的,目前尚未被普遍承认的欧洲小国。我们知道,河流,经常是古代文明和民族的发源地,也就成为了很多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象征。涓涓流水,记载的不只有历史沧桑感,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命奇迹,还有属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特有的荣誉和伤痛。德涅斯特河沿岸,经历了苏联的辉煌与衰落,见证了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摩尔多瓦人之间长达一百多年的恩怨情仇。如今,又成为了游客眼中寻找苏联的“时光隧道”。

一、内战

从哨所检查站来到铁路桥,放眼望去,一河之隔,却是两个*府、两面旗帜、两套文字语言、两种生活方式,以及截然不同的历史记忆。看着充满历史岁月的陈旧街区,平静的河水,很难想象在这油画般的风景,充满阳光和树木香味,盛产葡萄酒之地,也曾经是硝烟和炮弹碎片笼罩,被火与血包围,充满恐惧、毁灭与绝望之地。这些历史应该从何谈起呢?或者,应该从年代末苏联*治危机打碎了所有德涅斯特河沿岸居民的平静生活,开始谈起。

年8月,摩尔达维亚苏维埃共和国(МолдавскаяСоветская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Республика)出现日益高涨的反苏运动,摩尔多瓦族人要求废除原有的采用基里尔字母拼写的摩尔多瓦语,改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摩尔多瓦语(近似于罗马尼亚语),并且企图赶走全部斯拉夫族人。这些做法激起了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人的强烈反对。因为这不仅是一种非法的分裂国家企图,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境内民族矛盾和撕裂的行径。况且在历史传统上,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从未属于罗马尼亚—摩尔多瓦*治和文化范围,而是以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为主的地域。

在苏联濒临*治崩溃的背景下,年摩尔多瓦族人和俄罗斯族人的矛盾日益加深。6月,摩尔达维亚苏维埃共和国单方面更名摩尔多瓦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Молдова),并宣告拥有“主权”,谋求进一步独立,完全脱离苏联。这个做法虽然受到了很多摩尔多瓦族人的“欢迎”,但却造成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更加巨大的反感,更引发了南部一直谋求独立的操突厥语的加告兹民族的不满,并于年8月19日宣布成立加告兹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Гагаузия)。

受此“启发”,基于捍卫斯拉夫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原则,以及阻止摩尔多瓦非法从苏联独立的企图,经过一连串集会、公投和会议,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亦于年9月2日宣布脱离摩尔多瓦“独立”,最初国名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ПриднестровскаяМолдавскаяСоветская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Республика)。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德涅斯特河沿岸并不是想真正的独立,而是还想继续留在苏联。年9月苏联元帅阿赫罗梅耶夫(С.Ф.Ахромеев)亦曾代表苏共中央到当地处理危机,并支持德涅斯特河沿岸人民为捍卫祖国的统一而斗争。然而,随着形势的急剧恶化,迫使他们不得不另觅出路,以保障该地俄罗斯民族的生存权益。次年,虽然他们又把“苏维埃社会主义”的字样去掉,成为现在的名称,定都捷拉斯波尔(Тирасполь),但一直沿用苏联时期的红底中间绿条左上角镰刀锤子五角星的旗帜为国旗,新的国徽也是由原来的加盟共和国徽章演变而成。境内大部分群众是希望为保存苏联而斗争。

年,德涅斯特河沿岸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人和摩尔多瓦族人的斗争主要还是在*治、社会、舆论、文化和意识型态方面。然而,在八一九事件之后,随着苏联*治的进一步失控和叶利钦集团的颠覆夺权,摩尔多瓦当局在8月27日宣布正式脱离苏联立国,并加剧对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打压,大量逮捕*治人物,包括早期的独立运动领导者斯米尔诺夫(И.Н.Смирнов)等人,压制支持和同情德涅斯特河沿岸的组织和群众,制造恐怖事件。

年12月,随着叶利钦(Б.Н.Ельцин)、舒什凯维奇(С.С.Шушкевич)、克拉夫丘克(Л.М.Кравчук)违背民意和非法签署别洛韦日密林协定(Беловежскиесоглашения),12月26日,随着五角星镰刀锤子红旗在克里姆林宫房顶的旗杆徐徐降下,苏联就被宣布在国际*治上的废止。这也直接为紧接而至的摩尔多瓦和德涅斯特河沿岸之间军事冲突,埋下伏笔。当时,摩尔多瓦当局大量增派军人和警察到德涅斯特河沿岸,如宾杰里(俄语:Бендеры,罗马尼亚语:提格兴纳Tighina)这样的前沿地区。而从苏联俄罗斯和乌克兰方向亦有民兵组织、哥萨克组织潜入德涅斯特河沿岸,逐渐组成了地方自卫武装。自年起彼此的零星武装冲突时有发生,而战争,亦因苏联被颠覆,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年起,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地方武装和民团得到进一步巩固,并且具备了维持其独立地位并与摩尔多瓦抗衡的实力,这使摩尔多瓦当局十分恼火。

然而,与对待加告兹的“棍棒加甜饼*策”,即*治打压、军事打击和安抚并存,最终给予他们自治权以平息纷争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是,摩尔多瓦,在罗马尼亚以及其他北约国家的支持下,从一开始就对德涅斯特河沿岸的独立,采取了严厉的压制,而后演变为常态化的武装挑衅和血腥的军事打击,引发了摩尔多瓦内战(年3–8月)。

据文献记载、博物馆资料,以及当地人的回忆,年3月1日至2日的那个不寻常的夜晚,在杜波萨里(Дубоссары)地区附近发生居民斗殴,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民兵到场视察,却突然被混入人群中的摩尔多瓦的军警开枪射击,导致一名少校死亡。当地居民在民兵和哥萨克的带领下,愤怒地包围了摩尔多瓦警察大楼,要求驱逐这些有份参与行凶的摩尔多瓦警察。后来这些摩尔多瓦警察同意解除武装,离开大楼,并被护送到巴士时,突然又有人从另一处向他们开枪,造成德涅斯特河沿岸方面的哥萨克和民兵各有一人被杀。与此同时,在其他地方亦有类似的挑衅行为。比如在宾杰里地区就有摩尔多瓦警察突然向途经的一辆载有民兵及其家眷的巴士开火扫射。

3月2日中午,摩尔多瓦对杜波萨里的攻击扩大化,动用火炮轰击宾杰里、杜波萨里和捷拉斯波尔等地,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民兵和哥萨克组织全部动员参战,驻守当地的苏军第14近卫军(归俄罗斯接管)被迫局部参与自保的战斗。就这样,全面的内战,开始了。

3月份战斗主要集中在杜波萨里地区,战况一度激烈,炮火不断,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和苏制大口径机枪子弹呼啸往来,平民的汽车和物资也成为摩尔多瓦军警的无差别攻击目标,但也有厌战的摩尔多瓦军警不愿以参与这种无意义的杀戮,选择逃跑,或加入到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民兵队伍中。到了月底摩尔多瓦军警始终无法攻下该地。在谈判未果的情况下,4月摩尔多瓦军警又转而进攻和炮击宾杰里,但由于守军的顽强抵抗,加上俄罗斯的外交斡旋,以及摩尔多瓦军警高涨的厌战情绪,直到6月份仍然处于胶着。

6月中摩尔多瓦当局表示愿意就停火谈判,但这只是一场骗局,因为在谈判的烟幕下,受罗马尼亚教唆和支持,6月20日摩尔多瓦突然出动大批配备苏制突击步枪、重机枪和火炮的军队,突袭宾杰里,并企图直捣捷拉斯波尔,史称宾杰里的惨案(Бендерскаятрагедия)。地面部队发起进攻前,装备苏制火炮和战机的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炮兵和空军,首先对宾杰里展开无差别轰炸,随后装备苏制坦克和装甲车的装甲部队通过德涅斯特河大桥攻入宾杰里市,在市内随即展开了激烈和殊死的巷战。

民兵在街上筑起街垒,附近的大楼变成了碉堡和炮楼。民兵在一幢幢千疮百孔,火光四溅,黑烟滚滚的大楼内阻击摩尔多亚和罗马尼亚人,就像当年在斯大林格勒的巴甫洛夫大楼阻击德军一样激战。苏军第14军的士兵,一方面严守中立,采取防御态势,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士兵离开部队换上了民兵的制服参战。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的悍然入侵,显然勾起老一辈市民经历过苏联卫国战争的回忆,特别是曾经受到德国和罗马尼亚残暴压迫的老苏联人的愤怒和伤痛,唤醒了当地居民和民兵心底里空前高涨的爱国主义热情。十多天顽强的抵抗,迫使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的装甲部队不能前进,陷入极其尴尬的胶着状态。到了7月中,迫于俄罗斯的压力,以及国内左派的猛烈抨击,摩尔多瓦当局这才放弃了继续战争的企图。

年7月21日在莫斯科俄罗斯、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三方签署停战协定,而战事也在8月份宣告平息。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并有俄军维和部队驻守,直到今时今日。

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大部分斯拉夫族人,原是为了捍卫苏联以及俄罗斯文化传统而战,却不料成为了后冷战时代的黑洞地带——一个不被国际承认的俄罗斯的保护国。

同样,一心想和罗马尼亚合并,加入欧洲联盟的摩尔多瓦当局,也因的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存在,有如芒刺在背,至今未能达到目的。

二、摩尔达维亚苏维埃共和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同样的河流,同样的土地,一个强大而进步的国家,可以确保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积极工作,过上稳定而愉快的生活。相反,在动荡和冲突的混乱环境下,历史的恩怨,*治和利益的纷争,文化的差异和隔阂都会被无限放大。

德涅斯特河沿岸以及摩尔多瓦独特的地理位置,可以扼守从乌克兰西南部地区到罗马尼亚乃至巴尔干半岛的通道,使其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俄罗斯人和土耳其人为了争夺德涅斯特河沿岸以及巴萨拉比亚—摩尔多瓦地区,曾爆发多次激烈的战役。时至20世纪初,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使俄罗斯帝国面临社会经济崩盘,年十月革命结束了俄罗斯的帝国主义历史,开始了现代化进程中一页新的篇章——苏联历史。

然而,苏维埃国家的建构,也不可避免经历火与血的洗礼,在苏联内战期间,罗马尼亚王国亦想借机在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帝国主义武装支持下,着手建立大罗马尼亚。由于奥匈帝国的战败和解体,罗马尼亚王国取得了匈牙利的外西凡尼亚(Transsilvania,Erdly),并继续染指具有争议的,现今大致位于乌克兰西南部和罗马尼亚交界之处的布科维纳(Буковина)。此外,罗马尼亚亦企图借助苏俄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进而攫取原属帝俄的领土比萨拉比亚(Бессарабия),即大致和今天不包括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摩尔多瓦相若的地域。

尽管在年初罗马尼亚曾和苏俄签署协定,表示放弃比萨拉比亚,并撤走驻军,但–年间借助德军以及协约国军队的攻势,强行占领比萨拉比亚。在年–年间苏俄的红军、民兵、游击队和地下*人曾多次和罗马尼亚、法国、美国、德国、乌克兰、波兰等国的反苏俄武装部队作战和斗争,甚至在年还在乌克兰境内建立了比萨拉比亚苏维埃共和国,企图进军收复比萨拉比亚。然而受制于国际压力和有限的军力,红军始终未能在内战期间收复比萨拉比亚。这样,比萨拉比亚就暂时成为了罗马尼亚的领土,而在苏联境内,德涅斯特河左岸的狭长地带,连同北部的一些现今属于乌克兰的领土,建立了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МолдавскаяАвтономнаяСоветская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Республика)。

与波兰一样,因为与苏联有复杂的领土纠纷,罗马尼亚当局一直和苏联处于比较敌对的关系。在年亦彻底奉行亲希特勒德国和轴心国集团,附和英、法集团,反对苏联和拒绝接受苏联集体安全体系的外交*策。由于英、法集团的反苏诡计被一再识破,斯大林(И.В.Сталин)终于在年8月接受希特勒的提议,授意莫洛托夫(В.М.Молотов)同到访的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J.vonRibbentrop)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暂时避免成为德国和反苏十字军攻打的目标。其后,苏军于年6月夺回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后者被并入了苏维埃乌克兰,前者被重新组建摩尔达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一年后,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国单方面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作为德国盟友的罗马尼亚,在得到了希特勒的领土许诺,以及受到欧洲新秩序的鼓舞后,不仅为德军提供军港和石油资源,而且还派军队直接参与针对苏联的战争。罗马尼亚的第3和第4军积极协助德军攻打苏联西南部领土,包括摩尔达维亚、乌克兰(敖德萨保卫战)和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苏军第9步兵军团和滨海集团军曾在摩尔达维亚以及德涅斯特河沿岸和罗马尼亚军队展开激烈战斗,并多次挫败罗马尼亚第4军的进攻。但受到苏军初期的总体失利所拖累,德军和罗马尼亚军还是占领了摩尔达维亚全境,并建立了由罗马尼亚人统治的比萨拉比亚、布科维纳、外涅斯特(相当于现今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域)等行省,实施占领和残暴的奴化统治。年苏军先后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的决胜,并开始转入战略反攻。在游击队和地下工作者的协助下,年8月下旬乌克兰第2和第3方面军协同发动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Ясско-Кишинёвскаяоперация),成功解放了摩尔达维亚全境,并攻入罗马尼亚境内,迫使罗马尼亚转入反法西斯阵营。战后,摩尔达维亚苏维埃共和国得以恢复和重建。

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一直是苏联的工业和农业的重要基地,在斯大林时代就特别重视其水电、机械制造、农业、种植业和渔业的发展。同时对于科学、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也投入很多资源,鼓励学习、研究和创新。在苏联时期,这里非的物产常丰饶,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生态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人民普遍和谐共处。

三、凝固的历史、纠结的现实、失落的未来

年3–8月的摩尔多瓦内战,虽然规模不大,造成的死伤也比较有限,并且很快就得到了平息,人民得以恢复其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秩序。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和摩尔多瓦共和国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上也趋于缓和。这与外高加索和乌克兰地区至今仍然剑拔弩张的冲突,截然不同。但它的影响非常深远,特别是在当代欧洲地缘*治和军事斗争方面。如今,顿巴斯的未解决危机,就是德涅斯特河沿岸的翻版,而且情况更加恶劣。

随着时间的冲刷,历史的流淌,德涅斯特河沿岸,不仅把历史定格在苏联和当代之间的结界,而且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治地位和生活方式——怀旧的现代化。这里保留了独特的历史传统痕迹,基里尔字母拼写的摩尔多瓦文字。走在大街上,不仅能看到列宁以及其他苏联名人的纪念碑、工厂、老式苏联汽车和电车、路牌、老房子、食堂和店铺。但另一方面,新建的建筑物和教堂、*场以及其他设施;超市内琳琅满目的本地土特产,以及来自俄罗斯、乌克兰、中国的进口商品;电影院内的最新美国电影,亦令人不免产生时空错乱的迷失感。

虽然*治上复杂的对峙关系延续至今,但是民间的来往,并没有因为这段血腥惨痛的经历,造成世代的敌对。相反,二十多年来的停滞状态,使得老一辈苏联人已经很难理解新时代的价值观。新生代年轻人,被时代所遗忘,陷入失落的困境。不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而活着,能够做些什么不平凡的事。他们不再崇拜曾经存活过的苏联英雄人物,而是迷恋电影中的那些打不死的美国队长;偶尔吃吃红菜汤、黑面包和炸肉饼,但更受欢迎的是汽水、汉堡包和炸薯条。对他们来说,这里的一切,是悲剧,是耻辱,是时代的糟粕,西欧和美国,才是梦想,才是追求。时至今日,受到俄罗斯**和当地的俄罗斯财阀的支配,加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德涅斯特河沿岸,尽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但和其他现代国家的经济、社会、科技的步伐,已经严重脱节,既不可能回到真正的苏联,亦无从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作者:谭学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燕南66优创团队出品,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参考资料:

1.特罗波夫等主编:《在苏联的国内战争简史》(俄文第二版),莫斯科:国家*治出版社,。

2.博斯彼洛夫等主编:《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简史(–年)》(俄文第二版),莫斯科:军事出版社,。

3.普罗霍罗夫等主编:《苏联大百科全书》(俄文第三版),莫斯科:苏联百科全书出版社,年代。

4.巴比龙加、索洛维约夫等主编:《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历史》(俄文版),捷拉斯波尔:德涅斯特河沿岸舍甫琴科国立大学出版,,共3册。

5.捷拉斯波尔历史文化博物馆资料。

6.宾杰里历史文化博物馆资料。

7.宾杰里悲剧纪念馆资料。

8.摩尔多瓦国家博物馆(基希讷乌)资料。

9.摩尔多瓦国防军事博物馆(基希讷乌)资料。

10.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